世居宜蘭千百年的噶瑪蘭族擁有蘭陽平原土地的主權,自由自在的群居靠近河流與海邊的土地上,噶瑪蘭族人濱海而居,早期住屋為高架的干欄建築,具有古東南亞文化的特徵。噶瑪蘭族人透過航海進行交換貿易,十九世紀末期受「加禮宛戰役」影響,族人隱匿於阿美部落超過一世紀。噶瑪蘭族族人近年發起民族正名運動,於中華民國91 年(2002)公告認定為臺灣原住民族之一,稱為噶瑪蘭族。工藝方面,噶瑪蘭族目前仍保有編織香蕉絲的技術,非常具有特色。
噶瑪蘭族(Kavalan)自稱為kavalan,意思是平原的人類,自認有別於居住山林地區的泰雅族。傳說噶瑪蘭族人最早由南方島嶼,途經地名為Sanasai的地方後遷入臺灣,落腳於蘭陽平原,十九世紀初開始遷居到花蓮臺東海岸。噶瑪蘭族原來在蘭陽平原共有30 多個部落,十八世紀末漢人開始進入蘭陽平原;十九世紀清朝設立行政區「噶瑪蘭廳」,並以「加留餘埔」制度保障部落土地。不過,社會與生態環境的改變,仍讓不少噶瑪蘭族人從蘭陽平原,乘船南渡到達花蓮平原落腳,形成以加禮宛社為核心的大、小六個部落。清朝因執行開山撫番政策,勢力進逼花蓮平原,侵擾噶瑪蘭族人生活。

 

 

光緒4 年(1878)噶瑪蘭族人與撒奇萊雅族人聯合,武力反抗清國勢力。「加禮宛戰役」後,噶瑪蘭族與撒奇萊雅族勢力銳減,部分族人流散至東海岸,或隱居於阿美族部落內。噶瑪蘭族目前以宜蘭縣壯圍鄉奇立板、貓里霧罕、五結鄉加禮宛、流流、利澤簡等社,花蓮縣新城嘉里村加禮宛、豐濱新社村新社、豐濱村立德,臺東縣長濱鄉三間村的三間厝、樟原村、大峰峰(又稱大尖石)為主要分布地。噶瑪蘭族人從民國70 年代(1980 年代)開始,就向社會表達希望政府能夠尊重噶瑪蘭族人存在的主體性,爾後於民國91 年(2002)列為政府公告的原住民族之一。
詳細內容請參考至原住民族委員會網站

https://www.cip.gov.tw/zh-tw/tribe/grid-list/7088C08FB51F3383D0636733C6861689/info.html?cumid=8F19BF08AE220D65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桶壁角露營區 的頭像
    桶壁角露營區

    桶壁角露營地

    桶壁角露營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