撒奇萊雅族的民族歷史與文化當中,以清光緒4 年(1878)年達固部灣事件(加禮宛事件)的影響最大,在民族服裝色彩與火神祭典當中,除了有弔念祖先與歷史事件的意義外,也再次凝聚族人的民族認同。

 


撒奇萊雅族(Sakizaya)的傳說中,祖先由海外遷入東部後落腳花蓮平原,在十七世紀荷蘭、西班牙的紀錄中,就曾經出現過。十九世紀末期,清朝開始積極經營東部與山區,進駐花蓮平原後,因為官兵態度蠻橫、處事不公,侵擾各原住民族的生活,導致撒奇萊雅與噶瑪蘭族聯合抵禦,在清光緒4 年(1878)發生了稱為「達固部灣事件」(加禮宛事件)的抗清戰爭。本次戰爭造成撒奇萊雅族人傷亡、部落遷居、語言與文化隱匿一世紀之久,深刻衝擊撒奇萊雅族人的傳統文化。撒奇萊雅人受到加禮宛事件的影響後,族人流散、遷徙並沉寂隱匿一世紀,期間因為多居住在阿美族部落中,與阿美族互動密切,逐漸模糊原有的主體文化。

桶壁角露營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